游客
题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过秦论》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B.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一类人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次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愚黔首
C.余威震于殊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
D.然秦以区区之地然后以六合为家

文中全部体现始皇“仁义不施”的一项是( )
①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隳名城④余威震于殊俗⑤杀豪杰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把秦的强大推到顶峰。有褒有贬,主要强调的是秦在统一六
国过程中的攻势之强,证明这种以攻为主的策略,适应当时的形势,是正确的。
B.最后一段作者从社会地位、队伍素质、个人才华、武器、用兵之道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了对比,自然地引出了“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的疑问。
C.最后几句指出秦的优势并没有改变,甚至发展到了顶点,但却出现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强烈的反差对比中,顺势推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画龙点睛。
D.文中运用对仗、夸张、排比,不避语意甚至用词的重复,使文章气势非凡,姿态横生,议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此文还首创托古喻今的文章笔法,后世仿效者甚多。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都子问曰::“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均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
注:交,接触。引,被引诱。
请用原文填空
孟子说,“”是会思考的,会思考就能得到善性,“”是不会思考的,放纵它就得不到善性。
在个人修养的问题上,孟子提出了“大体”和“小体”的概念,请简要谈谈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8分,选择题与翻译题每小题均为3分)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岁令左右治装急去趣:急速、赶快
B.其人深自矜负,骂辱万岁数:多次
C.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坐:定罪或因犯……罪
D.万岁辕门请自效诣:造诣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戍主始善,每与同行②填然鼓
B.①万岁水陆阻绝②王好战,请战喻
C.①值周、齐战芒山②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D.①万岁驰斩其首还②蟹六跪二螯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史万岁骁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③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④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
⑤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⑥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万岁十五岁时,正值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
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
C.史万岁发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他擅长骑射,就对史万岁友善。
D.史万岁前后作战700余次,转战千里,百余天音讯全无,远近的人都以为他牺牲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译文:
(2)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
译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12.19)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用刑罚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犯错,却没有廉耻之心。
B.孔子用“正”字诠释“政”字,希望季康子为政能正本清源,笃守正道。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狠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同时也希望君王要像个君王,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把改善政治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老百姓身上。

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简要概括。

古诗文阅读,共25分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十有六年而于轼嫁
B.从轼于凤翔 做官
C.君立屏听之私下
D.未期年先君没一周年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方女蚓无爪牙
B.其后轼有忘此人一一为具言
C.已而果有穴窈
D.由是始知其敏静也微波入焉,涵澹澎湃为此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2)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日:“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日:“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日:“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日:“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于汝阴 家:安家 B.公家之用寻:不久。
C.非所以垂德令:美好。 D.宪乃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2)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