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氢氧化钠溶液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D. |
草酸溶液 |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溶液逐渐褪色 |
有某温度下KCl饱和溶液m1 g,溶质质量分数为ω1%。对其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若析出KCl的质量、所得母液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用m g、m2 g和ω2%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A.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小于ω1 g | B. m1∙ω1%- m = m2∙ω2% |
C.ω1一定大于ω2 | D. m1 - m2 ≤ m |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
① |
② |
③ |
实验结论 |
![]() |
A |
浓硫酸 |
Cu |
KMnO4溶液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
B |
浓盐酸 |
MnO2 |
FeBr2溶液变为黄色 |
氧化性:Cl2 >Br2 |
|
C |
稀硫酸 |
碳酸钠 |
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 |
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 |
|
D |
浓硫酸 |
蔗糖 |
溴水褪色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 |
由右表提供数据及相关物质结构知识,反应:SiCl4(g)+2H2(g)→Si(s)+4HCl(g),生成1mol
晶体硅的热效应是
化学键 |
Si-Cl |
H-H |
Si-Si |
H-Cl |
键能(kJ/mol) |
360 |
436 |
176 |
431 |
A.吸收236kJ B.放出236kJ C.放出116kJ D.吸收116kJ
工业上常用如下的方法从海水中提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 |
B.物质X为HBrO |
C.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
D.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
向0.1 mol / L 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晶体或加水稀释时,都会引起
A.溶液的pH增大 | B.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 |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小 | D.溶液的c(OH-)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