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了探究老师课上讲的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芯的线圈L、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S,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
(1)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线圈电阻偏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电源的内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偏大
(2)t1时刻断开开关,断开开关前后流经小灯泡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2中的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随滑动变阻器R阻值变化的关系.电路中R1、R2、R3为三个定值电阻,四个电表均视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分别置于a、b两个位置时,读出四个电表的两组数据如下:
P的位置 |
A1的示数 |
A2的示数 |
V1的示数 |
V2的示数 |
a |
0.42 |
0.26 |
3.20 |
2.00 |
b |
0.48 |
0.34 |
2.80 |
1.70 |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对上述两组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某个电表的读数存在偏差,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有个电表的内部接线出现松动,致使其读出的数值不准确.
⑴有故障的电表是:;
⑵利用另外三个无故障电表的读数值,能求出R1、R2、R3这三个定值电阻中哪些电阻的阻值,阻值多大?答: ;
⑶能否求出所用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大小?如能,求出其数值.
答: .
某同学在资料上发现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为成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m为振子的质量,x为弹簧的形变量).为了验证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光滑木板一端,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上竖直固定一个挡光条,每当挡光条挡住从光源A发出的细光束时,传感器B因接收不到光线就产生一个电信号,输入电脑后经电脑自动处理就能形成一个脉冲电压波形;开始时滑块静止在平衡位置恰好能挡住细光束.在木板的另一端有一个弹簧枪,发射出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弹丸,弹丸击中木块后留在木块中一起做简谐振动.
⑴系统在振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大动能Ek=;
⑵系统振动过程中,在电脑上所形成的脉冲电压波形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该系统的振动周期大小为:T=;
⑶如果再测出滑块振动的振幅为A,利用资料上提供的两个公式求出系统振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
通过本实验,根据机械能守恒,如发现Ek=Ep,即验证了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的正确性.
现有两个电阻元件,其中一个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另一个是由某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对其中一个元件R0进行测试,测得通过其中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数据如下表所示:
I/A |
0.20 |
0.45 |
0.80 |
1.25 |
1.80 |
2.81 |
3.20 |
U/V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50 |
1.60 |
⑴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R0可能是由上述_____材料制成的,⑵ 把元件R0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读数为1.80A。已知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此时定值电阻R的电功率________W.⑶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I-U图线。
(1)用多用表的欧姆档测量阻值约为几十kW的电阻Rx,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操作步骤,其中S为选择开关,P为欧姆档调零旋钮,把你认为正确的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P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档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x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1k
d.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100
e.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交流500V档,并拔出两表笔根据上图所示指针位置,此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___W。
(2)下述关于用多用表欧姆档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阻器的电阻时![]() |
B.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 |
C.测量电路中的某个电阻,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 |
D.测量电阻时,红、黑表笔分别接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 |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除了要求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外,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是。
(2)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的交流电。下图是钩码质量为0.03kg时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表: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S/cm |
v/(m·s-1) |
O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3)实验测得小车的质是为0.22Kg。此同学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A点到E点对应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0.023J,小车的动能变化为J,这样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说明“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