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其他3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B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5个电子;C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14列元素;D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有一对成对电子。请回答:
(1)A与C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_ ,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是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B与C比较,电负性较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B与C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是 。
(3)D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族,D2+的结构示意图是 ,它的+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4)A与B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极易溶于水,其原因 是 。
(5)由C原子构成的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是 ,右图是由C单质构成的晶体的一个晶胞,若设该晶胞的边长为a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是 g/cm3.(只要求列出算式)。
硼酸在玻璃制造和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线”规则,硼与硅的某些化学性质类似,写出硼酸(H3BO3)加热至300℃时分解得到相应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硼酸(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3(aq)+H2O(l) [B(OH)4] –(aq)+H+(aq) K=5.7×10–10(298K)
①实验中不慎将NaOH沾到皮肤时,用大量水洗后要涂上硼酸溶液。写出硼酸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计算25℃时0.7mol·L–1硼酸溶液中H+的浓度。(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后一位)
(3)已知298K时:
化学式 |
碳酸 |
醋酸 |
电离常数 |
K1=4.4×10—7 K2=4.7×10—11 |
K=1.75×10—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滴入硼酸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
B.碳酸钠溶液滴入醋酸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 |
某有机物A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有机物A说法错误的是。
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1molA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最多可消耗5molH2
③能发生消去反应④1molA与烧碱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4mol NaOH
(2)有机物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B在铂的催化下,与足量氢气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X,则X的结构简式为。
(3)有机物R的结构简式为; R与足量的醋酸发生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
。
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产生1.16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00mol/L 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
(1)A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理由。
(2)写出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是,AlCl3的质量是,NaOH的质量是。
(4)C点溶液的体积为mL。
已知Cr(OH)3在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将生成[Cr(OH)4]―,铬的化合物有毒,由于+6价铬的强氧化性,其毒性是+3价铬毒性的100倍。因此,必须对含铬的废水进行处理,可采用以下还原法,在酸性介质中用FeSO4等将+6价铬还原成+3价铬。
具体流程如下:
有关离子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有关离子 |
Fe2+ |
Fe3+ |
Cr3+ |
完全沉淀为对应氢氧化物的pH |
9.0 |
3.2 |
5.6 |
(1)写出Cr2O72―与FeS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还原+6价铬还可选用以下的 试剂(填序号)。
A.明矾 B.铁屑 C.生石灰 D.亚硫酸氢钠
(3)在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再调节pH,使Fe3+和Cr3+产生氢氧化物沉淀。
在操作②中调节pH应分2次进行,第1次应先调节溶液的pH范围约在 (填序号)最佳,第2次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约在 (填序号)最佳
A.3~4 B.6~8 C.10~11 D.12~14
用于调节溶液的最佳试剂为: (填序号);
A.Na2O2 B.Ba(OH)2 C.Ca(OH)2 D.NaOH
下图是中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
a.A为淡黄色固体,B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E为常见金属,J为红褐色沉淀;
c.G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B的存在;
d.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于制造炸药,浓溶液常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9g,则消耗CO2的体积(标况下)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