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 |
B |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黑色蓬松的固体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
C |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
FeCl2溶液部分变质 |
D |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
溶液变蓝 |
还原性:I->Fe2+ |
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A.1:6 | B.1:5 | C.6:1 | D.5:1 |
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无色溶液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
A.水 | B.碘化钾淀粉溶液 |
C.氯化亚铁溶液 | D.氢氧化钠溶液 |
下列反应既表现硝酸的酸性,又显示硝酸的氧化性的是()
A.CuO+2HNO3=Cu(NO3)![]() |
B.FeO+4HNO3=Fe(NO3)3+2H2O+NO2↑ |
C.C+4HNO3=CO2↑+2H2O+4NO2↑ |
D.NH3+HNO3=NH4NO3 |
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
B.碱性溶液:Na+、Ca2+、SO42-、CO32- |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 |
“荧光粉”所用的高纯度氯化钙中若混有镁离子,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离子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淀剂最好是()
A.烧碱 | B.纯碱 | C.小苏打 | D.石灰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