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 B.促使了宋辽人口增长 |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 D.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 |
王安石的理财方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官僚地主增收免役钱
③改革科举,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④实行保甲法,减少军费开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北宋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的策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是
A.强化了皇权 | B.削弱了地方势力 |
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 | D.缓和了阶级矛盾 |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兼容并蓄政策的
①长安城内的“新罗坊”②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
③具有波斯风格的丝织品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主要能反映出
A.江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 B.北方航海业发达 |
C.政府鼓励长途贩粮 | D.南方稻米质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