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设立“中朝”、“内朝”制度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长平之战中“(赵)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后世便称白起“活埋赵国40万战俘”。1995年长平之战遗址考古发现:许多尸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迹,还有仅有躯干而无头颅,说明这些士兵都是被杀死后掩埋的。对此,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A.史书记载必须与考古发现相印证才能判定真实性 |
B.从上述看司马迁的记载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
C.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史记》本身就是真实可信的 |
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
C.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