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一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史料解读】
(1)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4)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地图
材料二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据统计,这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材料三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有评论说:当今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不由一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图二中两大战争策源地分别是哪国?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战役?依据材料二归纳,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怎样的发展趋势?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与外界交往日益减少,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1)【巧用表格,夯实基础】老师指导同学们将知识点列表归纳。下面是其中一张表格,请你填写完整。
侵略与反抗 |
|
列强侵华战争 |
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
① |
林则徐、关天培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② |
邓世昌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③ |
(2)【关注细节、请你纠错】老师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
①_改为②改为③__改为(3)【图说历史,归纳主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4)【挑战思维,自主探究】在课堂总结时,老师出示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商路
材料二今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世界聚焦"西安会见",为何选择西安?有媒体分析认为,西安与印度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贞观初年一位高僧曾从这里出发,前往印度,取得佛经后又回到这里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写出材料一种这条商路的名称及其起点。
(2)材料二中的"一位高僧"是谁?
(3)根据材料三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