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一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史料解读】
(1)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4)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马英九在台湾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1)由图一你一定联想到近代中国的相关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于哪一年爆发?
(2)图一这一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
(3)与图二相关的会议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4)与图二相关的是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多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魏主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改除);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指不接受过去的语言)。若有故(故意)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举出两点)?以上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