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登山人》回答问题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第三个人 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适可而止:                                   
用“——”画出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语句。
用“       ”画出反映第三个人勇于攀登的词语。
把短文分成两段,概括出第一段的意思。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A.说明人们做事要善于判断,适可而止。
B.说明人们处理问题有好的方式。
C.说明这座山很难攀登。
D.赞扬不畏险阻、勇于攀登的精神。
你想对第三个人说些什么?写一写吧!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
这条路好宽啊!整个公路为双向四车道。路中央是分隔带。分隔带的两边都有超车道和行车道。行车道的旁边还有几米宽的路面,那是行驶中的车辆紧急停车的地方。路两旁设有防护网,行人是不准进入高速公路的。
这条路好平啊!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人一点也不觉得颠簸。司机座位的右上方挂着一个绒布熊猫,一路上很少晃动。司机座位旁放着一杯水,一滴水也没溅出来。
这条路好长啊!它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爷爷笑着问我:“你知道这车要经过哪几座主要城市吗?”我眨眨眼睛说:“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对吗?”爷爷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条路全长274千米,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
汽车风驰电掣。车窗外,村镇、田野、树木飞快地闪过,不知不觉上海就到了。爷爷兴奋地对我说这条路把南京和上海拉近了原来坐汽车要十个小时现在只要三个小时就到了真是太方便了
(1)文章的第一、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沪宁高速公路( )、( )、( )的特点。
(2)给下面词语和解释连线。
颠簸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纽带路不平。
风驰电掣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3)找出第一到三自然段中的中心句,然后写在下面。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爷爷兴奋地对我说这条路把南京和上海拉近了原来坐汽车要十个小时现在只要三个小时就到了真是太方便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一个寻常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准备参加高考。我房间后面是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呼朋引伴,呱呱齐鸣,紧紧缠住我的耳朵,一次次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以前我每天放学回家,母亲总要远远在门外迎接,而现在,我回来时,却常常看见母亲坐在椅子上打瞌睡。隔壁大妈偷偷拉住我,说我母亲为了让我睡好觉,夜夜替我赶青蛙呢。我开始将信将疑,但是,第二天夜里,在洒满月光的塘埂上,我看见了我的母亲。
她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而虔诚。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染得更白。
“妈妈,妈妈。”我大声叫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池塘的青蛙,生怕遗漏了一处蛙声。我想哭,但是,我要睡好觉,我得把每一觉睡好。母爱激发的毅力和勇气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这一年,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激励。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睡( )教( )力( )
(3)连线。
枕戈待旦恭敬而有诚意。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虔诚枕着兵器等着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4)把文中描写母亲用竹竿驱赶青蛙的段落用“______”画下来,多读几遍,再试着背一背。
(5)你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石雕水牛
爷爷家有个装饰品——石雕水牛,是我最喜欢的,也是爷爷的心爱物品,因为它是爷爷参加老年组书法比赛得来的奖品。
石雕水牛制作精巧,身长大约25厘米,看着它使你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前方,背拱得高高的,好像在说:“我是大力士。”它的两条前腿用力蹬着地,两条后腿高高抬起,好像要夺世界冠军似的。
石雕水牛价钱不贵,但在我心目中,它是一件珍贵的装饰品。我常常爱不释手,有时甚至抱起它,跳上几圈。爷爷不让我拿它玩,说怕打坏了,我只好趁爷爷不在的时候偷偷地与它亲近。
石雕水牛,我太喜欢你了,我看见你就产生一种愿望:将来也像爷爷那样,勇夺冠军,得到更多可爱的“石雕水牛”。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中的石雕水牛是爷爷参加书法大赛的( ),再加上因为它( ),因此它尽管( ),在我心中却是一件( )的装饰品。
(2)连线,再把每个词所在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精巧亲密而接近。
亲近精细巧妙。
珍贵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爱不释手价值大,意义深刻。
(3)文中描写了石雕水牛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对石雕水牛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
天边的朝霞由粉红渐渐变为橘红,以后又变成鲜红。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这金边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猛地一跳就出了海面。于是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日出前()和( )的样子,然后写了日出时()的样子。最后,写日出后,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 )。
(2)连线,再把每个词所在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辽阔慢慢升起。
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冉冉辽远广阔。
(3)把文中描写日出时情景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4)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吃草莓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几盆草莓。每盆中的草莓秧只有几棵,藤藤蔓蔓却长满了花盆。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果实挂在枝头。远远一望,就像一团团小小的火球,美丽极了。
草莓秧的每一根枝头上都有三片叶子,枝叶上面,布满了细细的茸毛。初春,草莓花就开在枝头中间。每朵花有五片白色的花瓣,花瓣中间有黄色的花蕊,看上去那么养眼、协调。走近它,便会闻到浓郁的花香。花瓣凋谢之后,花蕊就长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球,如豌豆般大小。渐渐地,小球变大,颜色由绿而黄。到了初夏,草莓果又大又红,形状如小桃子一般,上面狭小,中间和下面大而圆。成熟的草莓果表面凹凸不平,颜色红而发亮。如果咬上一口,就会看到白白的果肉,里面没有核,甜中带酸,味道美极了。
朋友,当草莓成熟时,欢迎你到我家来,我一定摘下最大最红的草莓请你品尝。
(1)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 )品( )成( )
(2)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花草的香气)浓重。( )
②看在眼里感到舒服。( )
③表面高低不平。(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草莓枝叶的特点是:上面布满( );草莓花的特点是:花瓣是( ),中间有( ),走近它能闻到( );草莓果的特点是:小时形如( ),成熟时如( );颜色由( )到( ),再到( )。
(4)你喜欢吃草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