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导。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
B.上片分为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 |
C.一个“恨”字,是诗眼,通篇笼罩全诗的感情基调。 |
D.这首词应属于“豪放词”。 |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请分条陈述。(6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落第长安
常 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