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在《光复军起义檄稿》中宣称:“彼固倜来(外来)之物,初何爱于我辈?所何堪者,我父老子弟耳,生于斯,居于斯,聚族而安处,一旦者瓜分实现,彼即退处藩服之列,固犹胜始起游牧之族。”这反映了( )
| A.民族危机加剧排满革命 | B.爱国救亡促进民主启蒙 |
| C.欧美侵略激发排外意识 | D.文明冲突推动西学东渐 |
有一本书名为《星条旗下的驴象之争》,它的内容最可能是叙述美国
| A.从邦联到联邦 | B.制宪会议中的斗争 |
| C.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 D.联邦和州的权力分配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 B.主权在民原则 |
| C.权力制衡原则 | D.中央集权原则 |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有选举产生 |
| B.美国实行联邦制 |
|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
| D.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