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 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中“英国世纪”是指()
A.英国 “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 B.英国殖民帝国建立 |
C.英国代议制确立 | D.英国垄断组织形成 |
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工场 | B.工厂 | C.公司 | D.企业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
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国家的实力 |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
C.引起了商业革命 |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迅速崛起,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这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