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
古代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位大师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战国时期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人俗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 (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泽本译自拉丁文泽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
C.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