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直接受到哪次侵华战争的影响?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败于日本”的主要原因。甲午战败与材料一“运动”之间有何关系?
(3)“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甲午败于日本”与“变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他对于欧美物质文明采取怎样的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建交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中国法令制度不断完善和进步。以下是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制作的一期科普小报,请帮他们将内容补充完整。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 (1)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此后(2)的观念开始
深入人心。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面貌,又颁布了剪辫、易服和(3) 等一系
列法令,开始在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



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4)土地所有制,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5)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出台,这也是我国第一部
(6)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利益。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 (7)年,全国基本实现了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5年3月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明确了以“(8) ,”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统一,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台湾问题。
纵观新中国的法制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9)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编后语
(10)请谈谈你对社会进步与法制完善之间关系的看法。

(8分)中国古代经济曾经领先世界,然而清代以来却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距今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在农业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什么?水利工程的兴修也能推动农业的发展,请问秦国哪一大型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制造出了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请说出它的名称。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一城市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我国古代哪部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此时在哪一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我国经济重心又逐步转移到了哪一流域?
(4)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表现有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马克思
材料三: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
材料四:有一位思想家,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通过这一文献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请写出其中一位人物及其成就。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所引领的是一场什么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节《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的活动课,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组同学:将下列图片的序号填写到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处。

时间
外交情况
史实或成就(填写图片序号)
旧中国
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
七十年代
外交出现新局面

八十年代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21世纪初
外交事业新成就


(2)第二组同学:介绍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史实。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②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始于哪一年?
(3)第三组同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事业的新成就。
①写出图三中A.B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②图二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4)第四组:结合上述新旧中国的外交状况,分析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此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