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积极向海外扩张。
2.1874年,大举进攻台湾岛。清王朝统治者下令中国军队不准“开仗启衅”。
3.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暴露日本并吞朝鲜的野心。
4.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
5.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了北洋水师。
6. 甲午中日战争中,礼部侍郎志锐上书道:“总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1)依据材料指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具有哪些特点?礼部侍郎志锐对日本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倭人(日本)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设,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9月19日《据实陈奏军情折》
(2)依据材料指出,李鸿章在举证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问题上,表现出李鸿章怎样的对日作战的思想倾向?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 “稍行见绌”、“实难纵令海战。”的理由是什么?李鸿章如此认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材料三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3)据材料三,甲午战败说明洋务运动哪一目的没有达到?所谓“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是指与洋务思想相比,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思想有了哪些新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判断《宋妇女剖鱼图》中女子可能是何区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鱼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2分)
(3)宋代南北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什么时期在什么地区出现的纸币?当时的名称叫什么?
(2)你对图一的纸币有何评价?
(3)图二是什么时期发行的纸币?名称叫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材料二中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什么关系?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权格局?材料四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
(3)材料五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简析唐朝、元朝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过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都江堰图二隋朝大运河图三我国重大工程示意图
请回答: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图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图三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