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大量排放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
| B.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害气体 |
|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会“断路” |
|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SO2 ,从而使雨水的PH=5.6,形成酸雨 |
反应C (s) + H2O (g)
CO(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 B.增加C的量 |
|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 D.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
| B.升高温度时,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
| C.反应物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
| D.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
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A和2molB放入容积为5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1·min-1 |
| B.在5 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1 |
| C.该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
| D.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 |
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
| B.用C表示的速率是0.2mol/(L·min) |
|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 |
| D.用D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2mol/(L·min) |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 ,一段时间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接近于( )
| A.33% | B.40% | C.50% | D.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