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老。
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最后一壶水
朱胜喜
①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三十来人.艰难行走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位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②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③爷爷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他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都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儿,润润喉咙。
④也不知爷爷他们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仅剩下一壶了。
⑤大家强忍着干渴,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最后一壶水。像往常一样,爷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⑥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
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盯住了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
⑦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中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⑧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⑨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表示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下去,闭上了双眼。
⑩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他们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11一直对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了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12当爷爷说用这壶装过水喝时,大夫直摇头,连说不可能,还说,壶上写着一种外国剧毒药的名称,显然装过毒药,只要人畜喝一小口这壶里装过的水,就会没命的。
13爷爷的疑惑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14后来,爷爷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加入了共产党。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作者叙述情节时讲究伏笔照应,试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2分)
你认为选文中的“这位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选文第13段中的“沉重”一词,蕴涵着爷爷哪些复杂的感情?(2分)
如将第14段删去,你认为效果会有何不同?(2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解答文后各题。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鲁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找出课文中“指责”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写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同人开始认为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其所持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这句话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请用“‖”在文中隔开,然后简括这三层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解答文后各题。
  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与高贵的气质。大厦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层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上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这1自然段是描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作者用了哪两个短语先对它进行了概括性的评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10层房屋由巨型钢架托起的说明,旨在具体解说______;第3句写大厦室内与室外联系的物体以及白天和夜里给人的感觉,旨在显示它的________。
试分析这1自然段的行文思路和写作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贵的气质”中的“高贵”能否去掉?你认为可以换用其他什么词语?试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语段品读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举例说明这部分文字用了哪些写人方法?
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鲁迅的瘦?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这一句中的“乱蹦”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没有把它蹦出来”说明什么?
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对鲁迅的不同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志朋友
父亲师傅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片断的意思。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绕过以往曾是蹓马场的大旷野,爬上小坡傍着一棵苍老的榆树坐下小憩。可以望见这三年多来经常走、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一周两日去学校教书,就走这条鲜为人知,既没有红灯叫你停,也没有“瓶颈”叫你等,却是充满了柳暗花明的景色的十里路。刚入春,这里先出现嫩绿的小蕾,沁心。刚入夏,这里绿叶阴蓊,遮住从〔〕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清神。刚入秋,这里是一片画笔画不出来的秋叶的各种层次的红颜,醒目。刚入冬,这里是雪花织成的委婉的洁白飘带,任你的车轮为它印上两道黑边,趁心。三年多,不知多少次,我在这条路上得到休息,得到宁静,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的问题,或是在廿分钟的行车后,重新获得挫败后的勇气。我感谢它,不下于我对西冷庄园的谢意。别了,对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告别的一天,它给过我的,它也必会给与别人。
为本文选一个切合文意的题目。

A.小路 B.小路的四季
C.别了,背路 D.柳暗花明的十里路

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蹓()鲜为人知() 沁()心
廿()分钟眷()念阴蓊()委婉()
“现在对它无限眷念的背路”中的“背路”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         答()

A.背时倒霉的路 B.背阴昏暗的路
C.偏僻幽静的路 D.学校后面的路

为文中的方括号里选填一个恰当的词。                     
答()

A.篮 B.南 C.兰 D.蓝

作者为什么“无限眷念”和“感谢”背路?请用两条理由回答。          答()
第一条理由是 ;
第二条理由是 .
作者对小路四季景色的感觉,分别用了一个词概括,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哪四个词?答()

A.眷念鲜为人知沁心阴蓊
B.嫩绿阴蓊红颜委婉
C.沁心清神红颜委婉
D.沁心清神醒目趁心

作者写小路的四季景色,每季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事物,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应是:答()

A.小蕾绿叶阳光秋叶红颜雪花
B.嫩绿阴蓊画笔飘带
C.小蕾绿叶秋叶黑边
D.小蕾阳光红颜洁白飘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