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
甲乙
望月怀远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 、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荒村与古寺断蔼与流萤生与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解:①蛩,蟋蟀。
(1)请写出这首诗颔联中对仗的词语。
“宿雁”和“寒蛩”对仗,“半江”与“四壁”对仗,“画”与“诗”对仗。(2分,三组全对得满分,漏一组扣1分)
(2)表达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是“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写景绘色,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
运用近景远景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色,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的景色描写的非常真切;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1、首联中“池月渐东上”的“上”字,有人改为“院”,并且说,这样下文“开轩”才有机趣。可不可以?为什么?
2、“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3、作者是怎样实现“怀辛大”这个题旨的?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写 情  
李 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两首诗都写到“明月”,那么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