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没有双手的塑像》回答问题
不少人都知道“断臂维纳斯”的雕像举世闻名,可是否知道在法国巴黎的艺术馆里,也陈列着一尊世界艺术珍品——失去双手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雕像。说起这尊雕像的来历,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接受这个任务后,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不掩盖巴尔扎克身体的弱点,而着重表现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美,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原定一年半完成,结果整整地花去了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述说一个生活的哲理….一 雕塑完工后,罗丹叫他的几个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呆了。一个学生说:“上帝啊,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如此完美、如此生动的双手!”另一个学生说: “是啊,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罗丹听着听着,眉头皱起来了。突然,他顺手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掉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这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可惜,罗丹的想法和行为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大家纷纷指责他,法国作家协会也不要这座塑像了。然而,罗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坚信,有一天,人们会认识这座塑像的价值的。果然,罗丹逝世后,人们重新发现并认识了这座塑像,把它敬放到巴黎艺术馆。每当后世的人们站在雕像前瞻仰着巴尔扎克的风采时,无不为罗丹的独具匠心由衷敬佩。
本文说的是“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像”,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断臂维纳斯”?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
罗丹接受塑造巴尔扎克像后,为什么伤透了脑筋?
罗丹为巴尔扎克塑造的像是怎样的?
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像的双手砍去?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将它改为反问句。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 )起一小片来,细细地( )着,
轻轻地( )着,慢慢地( )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①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
②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的心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鸟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花。
(1)这段话主要讲了(),点明了()。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岛条件()。
(3)战士不断总结不结瓜的原因,表明了()。
(4)这段话从()面表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热爱。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ān guà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āi ái)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ēi bè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yuè lè)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zhǒng zhòng)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短文中的多音字,请划去错误的读音。
(2)用波浪线“﹏﹏”画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全文是按先()再( )后()的方式构篇的。
(4)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5)用“——”画出最能说明轻木轻、铁力木重的语句。轻木与铁力木除轻重大不相同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如果”一词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人们之所以利用潮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潮汐能源,你还知道哪些可供利用的新能源呢?说给大发家听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1)“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写出近义词。:模仿( )清楚( )揭开()
(3)“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
(4)抄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连线。
超声波雷达
嘴巴电波
耳朵荧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