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当人们从战火的灰烬中走出来,是否意味着和平时代的到来?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
材料二:为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四: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材料五:胡锦涛说:“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要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各国和睦相处。”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战后漫长而又短暂的半个世纪里,两个超级大国给世界带来如此强大的震撼。”指的是什么?这一震撼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一说说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问题二:西欧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在哪一年通过什么方式得以实现的?
问题三:遏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除了材料三中所说还有哪些力量?材料三说明了未来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五:根据材料五的胡锦涛讲话指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材料二:《大国崛起》解说词:“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三: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大国崛起》解说词:“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材料五: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请回答:
问题一:“日本新领导人”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国也曾经模仿西方国家,请举一例“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据此日本在改革成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一次战争?
问题二:材料二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某种消极的东西”在经济方面主要指的是什么?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也经历了一些类似的挫折,这些事件指的是什么?请举一例。
问题三:材料三中“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哪一事件体现了该模式在政治方面的特点?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五:材料五中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问题六:结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崛起》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材料二: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材料二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1)奥巴马为什么要特别感激林肯?林肯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变革”是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转型?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答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640年,英国掀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几年以后,经过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他去世后不久,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另立新主,史称“光荣革命”,从而在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比较稳固的统治。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颁布了法律……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百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1)哪一事件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从材料一、二所提供的信息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布什的话,指出美国是怎样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的历史使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