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
|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
| 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 |
| 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
| 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
|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 B.强调维护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 |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 D.追求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
|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
| C.实行民主政治 |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