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
|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
|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
|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
|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
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不结盟 |
洪仁王干 在《资政新篇》中写道:“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上述材料表明洪仁王干
①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准许外国人自由活动
③承认西方国家长处
④主张全境开放
|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 |
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
| 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 |
| 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 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 |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
|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
|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
|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