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但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材料二
届数 年份 举办地 参赛球队数
1 1930 乌拉圭 13
2 1934 意大利 16
3 1938 法国 15
5 1954 瑞士 16
9 1970 墨西哥 16
12 1982 西班牙 24
15 1994 美国 24
16 1998 法国 32
19 2010 南非 32
20 2014 巴西 32
——《足球简史》
材料三 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1990年之后,时隔24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杯参赛球队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这支德国队的技战术特点。分析这种技战术特点的推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差压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
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在近代国际贸易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这个三角贸易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因为三角贸易的形成完全是英国人操纵的结果,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中国应该是居于中心地位,因为其中两种关键商品茶叶和鸦片皆与中国有关;印度则只不过是英国人手中利用的工具而已。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 |
1500年 |
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
1501~1504年 |
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州 |
1510年 |
葡萄牙占领印度西海岸重镇果阿,次年占领马来半岛重镇马六甲 |
1513~1514年 |
拉斐尔创作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 |
1517年 |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
1519~1522年 |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
1524年 |
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 |
1536年 |
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 |
1561年 |
英国开创了历史上的“三角贸易” |
1564年 |
米开朗基罗逝世 |
1566~1609年 |
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荷兰独立 |
1587年 |
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近代银行出现在意大利 |
1588年 |
英国在大西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
1600、1602年 |
英国、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 |
1601年 |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哈姆雷特》问世 |
1607年 |
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了弗吉尼亚殖民地 |
1609年 |
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荷兰诞生 |
1640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1641年 |
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 |
1648年 |
新教取得与天主教平等地位 |
材料二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16—17世纪中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历史进行论证。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
(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