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但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材料二
届数 年份  举办地 参赛球队数
1   1930 乌拉圭    13
2   1934 意大利    16
3   1938 法国      15
5   1954 瑞士      16
9   1970 墨西哥    16
12  1982 西班牙    24
15  1994 美国      24
16  1998 法国      32
19  2010 南非      32
20  2014 巴西      32
——《足球简史》
材料三 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1990年之后,时隔24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杯参赛球队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这支德国队的技战术特点。分析这种技战术特点的推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当知识经济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15年前,世界富豪的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制造业大王,而现在,排在前10名的世界富豪中,一半以上从事的是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199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美400富豪榜上,22人来自电脑与软件业,52人来自金融业,53人来自信息传播业,来自制造业的只有30人,来自自然资源业的也只有27人。前六位富豪中有五位是计算机和软件人士靠知识致富的,比尔·盖茨已连续五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在国际水平分工中,自然资源作用下降,科技因素起决定作用,这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均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比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结构件总重量的70%。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据有关报告,1997年全球科研经费总额为1.8万美亿元,比1992年的1.3万亿美元增加了5000亿,增长率比全球经济增长率高出27%。其中美国、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和854美元分列前两位。
——摘自《大趋势》
请回答:
(1)知识经济是什么时间出现的?最行出现在哪个国家?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在知识经济兴起条件下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具有的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命运,也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形势是如何形成的?指出此时国际关系格局的突出特点。
(2)判断图二反映的历史时期。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

(3)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获得政府奖励的实业家张謇中华民国成立前后人们之间的称呼
(1)根据材料简要指出辛亥革命的成果。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2)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请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各阶层的表现加以说明。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赢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3)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图1与图2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和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老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