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 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500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2)结合图片,简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发达国家继续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日益面临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分享资金和先进技术,大大缩短它们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却日益受到国际资本冲击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则可能使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3)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
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2分)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