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直接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
B.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是由于记忆细胞的缘故 |
C.病毒通常是先进行体液免疫后进行细胞免疫 |
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 B.触觉完全丧失 |
C.躯干冷温觉丧失 | D.躯干痛觉丧失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
C.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D.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递质发挥完作用后需要被灭活:有些递质被相关的酶分解,有些递质被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如图为某药物A干扰递质回收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质或蛋白质 |
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当突触前膜上的电位转变成外正内负时,递质就会释放出去 |
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 |
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现象 |
下图为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为神经元的树突②e为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功能③c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d的流动性 ④f处的载体能将c释放的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A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