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 。
(2)由图1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中有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a图为碳循环示意图,b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据a图可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增加(填数字序号)。在①和②的过程中碳分别以和的形式进行流动。
(2)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条,其中螳螂属于级消费者。
(3)若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W kJ,则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kJ。
(4)分析b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
(5)蜜蜂与螳螂同属于益虫,其行为和语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信息。
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cm2叶·小时) |
|
小麦 |
3 |
9 |
32 |
8 |
(1)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外界限制因素主要是 和。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mg CO2/l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mg
C02/100cm2叶·小时)
(4) 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
(5) 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
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 若实验测得c ≈ d,则说明。
② 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
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基础是,兴奋从图中的A通过(结构)传递到B,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物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2)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原因是。
(3)已知某些神经元含有NO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O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NO相当于一种__________。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请回答下列遗传问题:
(1)果蝇某性状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完全显性),其中一种纯合子致死。自然种群中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说明致死纯合子的基因型是(用A、a表示)。若要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请用文字简述方法和理由:。
(2)假设羊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多对基因型相同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交配,Fl中雄羊和雌羊均表现为有角;F1中的雄羊和雌羊自由交配,F2中有角雌羊、无角雌羊的比例接近9:7,有角雄羊、无角雄羊的比例接近15:1。由此推断,羊的有角和无角由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定律,F2中纯合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F2雌羊中纯合无角雌羊所占比例为。(若有角和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神经靠近3的一端为向中段,远离3的一端为外周段。请回答:
(1)从蛙体内剥离出某反射弧的神经2(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并提供剪刀、电刺激仪等。要探究2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方法步骤为:①先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2的向中段,若,则
2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2)从蛙体内剥离出某反射弧的神经2和神经4(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并提供微电流计、电刺激仪等仪器,要探究2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2和4的神经纤维膜外,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2,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则2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次,则2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具有传递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