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引:率领 |
B.汉王数失军遁去数:数落 |
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能:和睦 |
D.臣死不恨矣恨:遗憾 |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
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河《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 |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 |
C.乃短贾生曰。(短:说坏话) |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乃言贾生年少;今君乃亡赵走燕。 |
B.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相如因持璧却立。 |
C.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之 |
D.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
第Ⅱ卷(共120分)
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文言翻译、断句。(共10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3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选自《颜氏家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译文: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8分)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因往相()田②书()不数字③辄()深了人意。
④余戏()之曰⑤谁道人生无再少()?⑥是日剧饮()而归。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酉甫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源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单进士。②酉甫: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惠政惠:仁慈 |
B.德秀自乳之乳:喂养 |
C.益请格虎自赎格:击打 |
D.吾当坐,不及余人坐,受牵连 |
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袄——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
C.元德秀在陆源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
第II卷(非选择题 76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选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B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诸侯的封地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伐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B.则修文德以来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 |
D.且在邦域之中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
B.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
C.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颛臾以后来攻打鲁国。 |
D.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
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
B.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
C.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
D.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