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焚烧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某村村民试验利用小麦秸秆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他们把麦秆贮存起来,粉碎后加入水、石灰、牛粪等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后成为营养基,利用大棚接种装袋发菌,每个大棚平均产值在7万元左右,每亩小麦秸秆可实现价值7000元以上。这一事实说明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主观创造性是实现变废为宝的前提条件
④事物联系条件的改变,可以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6月28日,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正式“安家”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华侨华人极大的关注表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
B.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C.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表现 |
D.是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 |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说明中华文化()
A.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
B.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C.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
D.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 |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不一致的是()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