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某同学用0.1 mol/L 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HC1和CH3 COOH溶液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0.1 mol/L KOH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②代表0.1 mol/LKOH溶液滴定CH3 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
B.在相同温度下,C点水电离的c(H+)等于A点水电离的c(H+) |
C.在A点的溶液中有:c(CH3COO-)+c(OH-)-c(H+)="0.1" mol/L |
D.在B点的溶液中有:c(K+)>c(OH-)>c(CH3COO-)>c(H+) |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
D.假设通入的 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 1∶1 |
饱和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①Cl2+H2OH++Cl-+HClO ;②HClO
H++ClO-,将饱和氯水倒入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相应分析结论错误的是()
A.加入CaCO3悬浊液,C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
B.加入澄清石灰水,c(H+)一定减小 |
C.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可能为c(Cl-) +c(ClO-) =c(Na+) |
D.通入过量Cl2,①、②均向右移动,溶液pH减小 |
若氧元素只有16O、18O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B.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16O与18O的相互转化 |
C.向2SO2(g)+ O2(g)![]() |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
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 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② 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③ 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⑤ 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
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②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④⑥ | D.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