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拟人的角度看,该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因果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
|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
|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
|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
|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这句话说明( )
| A.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 |
| B.生产实践活动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
|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 D.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因为( )
| A.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
|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 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
| D.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特征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雄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鲁迅先生的观点表明( )
①英雄造时势 ②时势造英雄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