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动物免疫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中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酪氨酸(UAU、UAC)].
(1)若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其识别抗原主要依赖于①上的 ,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说明①具有 定 .
(2)若图乙表示抗体形成过程,则Ⅰ、Ⅱ分别发生在 (用数字表示),肽链形成后需经 (用数字表示)加工分泌到细胞外.
(3)图乙中第三对碱基由T/A变为C/G,该突变对性状 (有或无)影响,原因是 ,其意义是 .
(4)若图乙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变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则该基因片段发生的突变是 .
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
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
项 目 |
浅色蛾 |
黑色蛾 |
工业污 染区A |
释放数 |
400 |
500 |
回收数 |
52 |
150 |
|
释放数 |
500 |
600 |
|
回收数 |
60 |
30 |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
②结果与分析: 。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自交,若
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
2007年太湖发生的“蓝藻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有 。
(2)从结构上看,蓝藻属于一种单细胞 生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而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 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 。
(3)某兴趣小组拟对上述现象进行模拟,共设计了三组实验:
第一姐: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一定浓度的含磷洗涤剂;
第二组:玻璃缸内的池塘水含有与第一组相同浓度的无磷洗涤剂;
第三组:玻璃缸内只有池塘水。
三组实脸的玻璃缸内液体量相同并置于相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水体变化情况。
预测三组实验的结果有何不同?
②分别说明设计第二组、第三组实验的目的。
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A. | 核苷酸和糖原 | B. | 胰岛素和核酸 |
C. | 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 D. | 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