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衙门承认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巾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8 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美国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能手,利用既有的政治智慧,依靠全新阐释的社会契约平地建国,遂达成了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翼齐飞。美国“择其善者而从之”在政治上的主要体现是

A.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约的原则 B.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的原则
C.中央和地方实行分权的原则 D.政治体制上贯穿“分权制衡”的原则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