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尝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的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

(30分)历史资料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掌握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历史有重大帮助。
文字资料: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国家馆的建筑设计凸显了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中国国家馆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了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安徵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徼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了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据材料概括说明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4分〉
统计图表:

(2)根据统计表指出19世纪西欧和中国的人均GDP各自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欧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图片资料:

(3)根据图片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导致图二中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历史地图:欧盟大家庭

(4)简述二战后欧盟建立的过程,分析欧盟的逐步发展、扩大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磷、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亊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則任何乡村都是不能“狭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枳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亊业)的救星”。
—《国内外邛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抹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亊。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引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为什么不成立?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政府对美国、日本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条件是什么?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的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林伯渠和金冲及认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材料四中的作者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对此,你如何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