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60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辽东的三级教育管理体系之中最大的败笔当属提调官制度。……辽东卫所官长出身行伍,儒学经义并非其专长,他们对于以儒学教育为主体的卫学管理往往不得其法。加之频繁的战事,辽东提调官大多无法有效的完成其应尽的职责。……巡按御史出任提学官为辽东教育管理体制的一大特色,是明朝中央政府针对辽东边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特殊政策。辽东地广人稀,战乱不断,实行军事化管理。巡按御史乃科甲出身的文官,对于教育事务并不陌生;同时,又身具监控地方官员及政务的职权,能够对辽东地方提调官进行有效的约束。可以说将提学这一文职工作交由巡按御史来完成,是在辽东边地特殊背景下的最佳选择。
但就辽东提学官是否称职这一问题,还需要另作深入的探讨。致使辽东提学官对于卫学管理成效发生质疑的事件是明代辽东书院的兴建。……辽东的卫学教育亦不例外,生员素质大不如前,教官懈怠情况严重,制度学规难以得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辽东提学(巡按御史)积极采取措施,以求扭转地方教育的颓势。面对众多问题,提学官并没有在教育制度内部实施改革。而是选择跳出国家的地方教育体系,在都司、卫学之外另立学校,希望以书院教育来弥补原有教育体制的不足。姑且不论成效如何,提学官作为教育体系的执行和维护者,却进行着一种侵害原有教育体系的行为,这一问题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张东冬《明代辽东卫学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试分析明代在辽东地区任命巡按御使为提学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辽东巡按进行地方教育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欧洲,宗教与世俗君主并立。君主掌握世俗君权,管辖世俗界,教会则在精神世界里掌握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二 存在于血缘的自然经济基础和等级阶级结构之上的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材料三 通过与君权的博弈,贵族们将其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的贵族精神传统保存了下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人由于对历史的非常不了解而在产业革命中寻找资本主义的起源。当人们进一步研究这种起源时,这种起源就随着向后推移:它也许同商业和货币一样古老,或者同穷富之间的区别一样古老。大工业制度所特有的东西就是资本用于商品生产以及资本在这种生产过程中的形成本身:这就是资本家阶级的存在,资本家阶级本质上就是工业上的一个阶级。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民办报刊开始一般是依托于社团或学会,这个时期的舆论基本上还是一种自主性的言论表达,到了后来,很多有明显政治目标的政党直接创办报刊,这时候的报刊舆论就直接服务于宣传的需要了。
…… ……1929年12月29日的(《大公报》)社评《国府当局开放言论之表示》写道:“查党国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多少有承袭苏联式或法西斯式理论之趋势,将完全置全国言论界于党部指导管理之下,而绝对统一之。其所谓统一,非仅言论已也,纪事亦然,故其理想的境界,为全国报纸言论一律,纪事亦一律,当局谓黑,则俱黑之,谓白则俱白之,其所是否者是否之,是此种制度下之报纸,其职责乃完全为当局作政策之宣传,不复含自由宣达民隐之意也。”
——唐小兵《清议、舆论与宣传:清末民初的报人与社会》
材料二在国民党统治的情况下,报纸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传递新闻信息的功用,因为国民党并未全面限制报纸获取新闻的渠道,并不特别限制报道新闻的范围,各报自然就可以各显神通找到“新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较大的报纸也就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新闻分析的言论。而在共产党政权下,报纸被视为阶级斗争的武器,和党用以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工具,其传递新闻信息的功能被大大弱化了。且什么信息可以传递,什么信息不可以传递,也有了严格的规定。
——杨奎松《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
材料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四人帮”掌控的官方媒体淡化悼念活动。2月23日,福建省刘宗利在福州市贴出大字报《“阿斗”的呼声》,历数“四人帮”罪状,震动福州。2月26日,福州大学机械系教师厉海清在福州市东街口贴出《天仙子·葬志》词一首,表达了对林彪、“四人帮”的痛恨。3月9日,贵阳制药厂李洪刚等七名青年工人,在贵阳市贴出《对目前形势和新的任务的几点看法》的大字报。3月11日,福建三明市农机公司赵大中在三明市贴出题为《论扩大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张春桥》的大字报。
——摘编自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
(1)例举两份晚清时期政论性报刊及其依托的政治团体名称,评价材料一中“党国”“过去”的新闻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共产党政权”的新闻政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报刊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大字报”出现的背景,评价“大字报”这种传播媒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那些大声地宣布他们已“一劳永逸地铲除那个疯狂的竞争制度”的劳工领袖们,正是在宣布个人自由的毁灭。要么是由非人为的市场纪律控制的那种秩序,要么是由少数个别的人的意志指导的那种秩序,两者之间只能任择其一,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可能的。那些一定要摧毁前者的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助长了后者的建立。在那种新秩序里,即使有些人或许会吃得好些,每个人无疑会穿得整齐些,但大多数英国工人到头来会不会因为其领袖中的知识分子奉送给他们一个危及他们个人自由的社会主义学说而感激他们,这是值得怀疑的。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
材料二 世界各国资本家梦想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点希望——“神圣的私有制原则”正在破灭,正在化为泡影。被他们看作资本主义滋养料的农民正在大批地离开被颂扬的“私有制”旗帜而走上集体制的轨道,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斯大林同志说:“现在,集体农庄庄员要成为生活富裕的人,只需要一件事情,就是在集体农庄里诚实地工作,正确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正确地使用耕畜,正确地耕种土地,爱护集体农庄的财产。”
——(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
(1)材料一发表时英国经济政策正在酝酿哪一变化?评价变化后的政策?
(2)材料二中“私有制”破灭的方式是什么?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建立“新经济体制”的目标何时提出?评析经济体制中计划与市场的合理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