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出现这一局面共同的因素是
A.开放国度礼待外宾 | B.崇儒尊孔延揽汉族文士 |
C.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 D.经营边疆册封藏族首领 |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l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
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湖广 |
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
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