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的历史信息应包括
①唐代妇女的服饰和发式多样化②制瓷工艺与造型艺术水平高超
③许多民族的妇女服饰相互影响④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渗透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长安及五都(即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这表明
| A.城中划有专门的市 | B.专设官员强化管理 |
| C.城市管理渐趋开放 | D.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 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
| 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①正名分②仁政③制天命而用之④有教无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文献中,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 B.甲骨卜辞 | C.《诗经》 | D.《楚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