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 | B.因地制宜 | C.精耕细作 | D.优选种子 |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 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
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 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
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 |
B.乾隆帝开始放弃了传统华夷观 |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
D.传统华夷观在鸦片战争后消失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称《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这说明《诗经》
A.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 B.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
C.推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 D.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
以下四幅图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人口密度图(注:图中颜色深浅表示人口密度大小,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颜色越浅代表人口密度越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
③④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