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哪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请回答:
(1)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的史实吗?请举出两例。
(2)康有为代表了哪一派的思想?
(3)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举两例。
(4)“祖宗之法”变了以后,康有为的遭遇如何?
(5)通过康有为等人的遭遇,你有何感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材料二:
年代 |
1970年底 |
1980年底 |
1992年底 |
2011年7月 |
建交国家数(个) |
55 |
124 |
151 |
172 |
(1)照片1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2)照片2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怎么样的历史事实?请你试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中感悟历史
歌词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歌词一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为了指导这一事件中央人民颁布了什么文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
(共6分)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神奇逆转】 材料二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艰苦创业】 材料三 1962 年12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改革发展】 材料四习近平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依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四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确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的哪次重大会议?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