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 B.天下缟素 (穿丧服) |
C.魏来求救数矣(多次) |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秦灭韩亡魏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
C.先生坐,何至于此大王之救不至 |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
《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甲】
【乙】
(四)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4)既而鼠跳掷渐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
A.釜底抽薪 |
B.走为上计 |
C.欲擒故纵 |
D.调虎离山 |
E.声东击西
(三)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此庸夫之怒也▲ (2)秦王色挠▲
(3)长跪而谢之▲ (4)寡人谕矣▲ .下列各组划线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B.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
C.仓鹰击于殿上何至于此! |
D.长跪而谢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④未尝不与书俱( ).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阅读[甲]文填空: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 用原文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三)课外文言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⑤。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④说:通“悦”,喜欢、高兴。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⑥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齐宣王使人吹竽:⑵好一一听之:.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
(二)课内文言阅读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自《童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项为之强:(2)方出神:
(3)驱之别院:(4)果如鹤唳云端:
⑸徐喷以烟:⑹昂首观之.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