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葱郁郁,而今,曾经美丽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了( )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 C.事物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
| D.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意识无关 |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诗说明的哲理是 …()
| A.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
| B.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
|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
“满招损,谦受益”的哲学依据是()
| A.事物之间存在先行后续的因果联系 |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向前、向上的 | D.新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
|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上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 C.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 D.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
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
| A.否定了相对静止 | B.否定了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 |
| C.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 D.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