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意思同犬与猪)”。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
(1)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晋朝人和明朝李贽分别对秦始皇持什么看法?你认为应如何来正确评价秦始皇,你的评价是什么?
材料二 汉武帝的功过其实总共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正面:雄才大略。负面: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3)结合你学过的知识指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在政治上、思想上有哪些表现?结合秦朝的历史史实,你认为亡秦之“祸”指的是什么?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意译: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贾谊《过秦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具体是如何实行的?实行这些措施对秦朝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一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
(4)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变法内容。(限15个字以内,4分)
(3)根据材料一中加引号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图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最先称霸是谁?他在称霸过程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2)图一中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战役是什么?图二中为什么没有晋国了?图二各国间战争不断,试举三例。
(3)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七年级(6)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请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分类
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填序号)
步骤二:精选史实
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
唐朝 |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元朝 |
设置①,将西藏置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
清朝 |
确立册封制度,册封②和班禅;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③。 |
步骤三:归纳整理
根据步骤二归纳历代政府采取哪些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举两种方式即可)
步骤四:学史感悟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摘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
时间 |
政 策 |
影响 |
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到1840年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
清朝初期 |
海禁 |
隔离抗清武装 |
|
台湾统一后 |
设关 |
设四海关通商 |
|
台湾统一后 |
闭关 |
实行闭关仅广州通商 |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