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山区,大致呈东西走向,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岩层中含有生物化石。峡谷北壁高南壁低。北壁为森林草原风光,南壁有匍伏在干涸石山上的耐旱松柏,谷底为荒漠。读下图“大峡谷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
B.侵蚀搬运-固结成岩-风化剥蚀 |
C.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力沉积 |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
大峡谷的植被分布,体现了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
形成大峡谷南、北壁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壁纬度低,蒸发量大 | B.北壁纬度高,水汽充足 |
C.南壁受上升气流影响强 | D.北壁为温润气流迎风坡 |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
箭竹及灌丛 |
阔叶林 |
旱地 |
水田 |
石砾地、裸地 |
高山灌丛草甸 |
比重(%) |
28.90 |
25.30 |
10.40 |
3.10 |
5.70 |
0.01 |
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 B.青藏高原 | C.汉江谷地 | D.江南丘陵 |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 |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 B.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
C. |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D. | 内蒙古大草原 |
2.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知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 |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
B. |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
C. |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
D. |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