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程颢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秋月”,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5分)
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
②井梧,即井边梧桐。本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试加以简要分析。
诗歌第三句“断”字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清洪昇《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 徐朔方 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诗歌开头两句“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在表达上有何特色?
有人说诗歌的后两句既带有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那种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请你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①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③,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①腊夜:除夕之夜。②赊:遥远。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试分析标题“桂州腊夜”的作用。
答:有人认为,首联“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中“尽”“仍”两字生动传神。试简要分析。
答:试分析尾联“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