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指南针和半圆尺进行地理探究实践活动(如图所示)。读活动现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北京时间6月22日12:40时,丙同学观察到自己的影子最短。此时, 甲与乙测得的度数为86.5°,该地最可能是
A.广州 | B.上海 |
C.长春 | D.海口 |
该日当地昼长和北京时间12时的影子的朝向最接近
A.11时20分东北 | B.12时西北 |
C.13时15分西南 | D.14时10分 东南 |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题。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极地高气压带 |
D.副极地低气压带 |
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6~18题。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题。图示低压的名称是
A.印度低压 | B.冰岛低压 |
C.澳大利亚低压 | D.阿留申低压 |
图示高压强盛时可能为几月份
A.1月 | B.5月 |
C.10月 | D.7月 |
此时我国盛行
A.东南季风 | B.西南季风 |
C.东北季风 | D.西北季风 |
此时风带、气压带向
A.东移 | B.北移 |
C.西移 | D.南移 |
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
A.气温高,气流上升 |
B.高空空气稀疏,近地面气压低 |
C.海拔高,空气稀薄 |
D.纬度位置低,有极昼现象,气流上升 |
读“四幅昼夜温差示意图”,回答题: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是:
A.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B.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
C.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 D.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冬季霜冻大多出现在晴朗的寒夜是因为:
A.大气辐射强 | B.大气逆辐射弱 | C.地面辐射强 | D.太阳辐射弱 |
在上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A地区 | B.B地区 | C.C地区 | D.D地区 |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 B.空气稠密 | C.到达太阳辐射少 | D.到达地面辐射少 |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题。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 | B.山麓冲积扇 |
C.沙洲 | D.三角洲 |
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