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 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 | B.刺船而去刺:乘坐 |
C.惠 之谷惠:赠送 | D.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
B.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课内文言文阅读。(17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随从 |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 |
C.若入前为寿若:如果 |
D.范增数目项王目:眼睛,名词 |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今者有小人之言 | B.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D.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②因击沛公于坐②不然,籍何以至此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B.大王来何操 |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鸿门宴》的排座说明了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可看出项羽的自高自大 | B.可看出项羽对刘邦的尊重 |
C.可看出项羽对刘邦的认可 | D.可看出项羽的为人不忍 |
填空。(每空1分,4分)
(1)在这段中主要表现了刘邦的什么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一句中的“河”指的是_____________,“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的“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渤海太守龚遂入为水衡都尉。先是,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两千石不能擒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上拜为渤海太守。召见,问:“何以治渤海,息其盗贼?”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②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于是悉平。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由是被召。
注释:①潢池:即天潢,本星名,转义为天子之池。此借指皇室。后以“弄兵潢池”为造反的讳称。②传:驿马车,分为三等,高等四匹健马称“置传”,中等四匹马称“驰传”,末等四匹马普通马称“乘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兵:兵器
B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安:平定
C固欲安之也。固:当然
D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诸:凡是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龚遂的“治理措施”的一组是( )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②悉罢逐捕盗贼吏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④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⑥持兵者乃为贼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⑤⑥D ②③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本来是朝中的水衡都尉,由于渤海郡乱,无人能治,才调离京城,后来渤海治理太平后,又被朝廷召回,说明朝廷能够知人善用。
B 龚遂向皇帝提出请求,希望丞相、御史不要拿法则来约束他,使他可以看情况行事。这一请求得到了晋宣帝的批准。体现了晋宣帝的英明果断。
C龚遂到渤海后,立刻下令撤消了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并规定手执锄头、镰刀和其他农具的,一律视为良民,不得刁难。说明龚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条例,很有才干。
D龚遂注意到当地风俗奢侈,人民好经营商业,不愿经营农耕,于是他以身作则,提倡节约,劝导百姓从事农桑,说明龚遂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两千石不能擒制。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注释①糗糒,干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遂携归,饵之饵:给……吃。 |
B.逆诸大门之外逆:背对着。 |
C.众妪捉袖整衿讫讫:完毕。 |
D.稽婢仆姓名已稽:查考。 |
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 B.④⑤⑥ | C.②③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
翻译文言阅读中画线的句子:
①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②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③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文言文阅读。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
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竖子不足与谋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文言文阅读。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
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竖子不足与谋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