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 )
A.板块内部挤压造成 | B.位于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 |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 D.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
乙、丙两地间距离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 )
A.越来越近 | B.越来越远 |
C.不会有变化 | D.先变大后变小 |
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GDP增长近2万亿元。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下题。下列地区最容易受雾霾影响的是
A.高原面上的城市 | B.山谷中的城市 | C.平原上的城市 | D.盆地中的乡村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多可以发雾霾补助,促进经济发展 |
B.雾霾天气多可以增加口罩、吸尘器、防尘衣等销售,促进经济发展 |
C.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病人增多,可以增加制药行业产品销售,促进社会发展 |
D.雾霾天气多可以引起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2011年绍兴城市化水平为59.3%。201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由原“一区五县(市)”调整为“三区三县(市)”。下图为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回答下题。影响绍兴市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人口总量 | B.工业水平 | C.商业发展 | D.自然条件 |
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
A.城镇人口增加 | B.服务范围增大 |
C.城市等级变高 | D.职能种类减少 |
左图为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图中甲地的年降水量约为1500mm,乙地的年降水量约为180mm。右图为某四地最热月降水量与最冷月降水量图。回答下题。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起伏 | D.海陆位置 |
右图中与甲地与乙地情况相符的点对应,最可能的是
A.甲—① | B.乙—② | C.甲—③ | D.乙—④ |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右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多年平均侵蚀总量状况图。回答下题。图中的甲乙丙丁与所对应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甲——长江 | B.乙——珠江 |
C.丙——黄河 | D.丁——海河 |
关于四条河流流域水土状况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流域地形较平坦,故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
B.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故河流含沙量相对大 |
C.丙河流域降水非常丰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 |
D.丁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好,故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
甲乙两区域均位于中国,甲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乙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回答下题。
甲 |
乙 |
|
人口(万人) |
2239 |
3508 |
耕地面积(千公顷) |
989 |
2760 |
GDP(亿元) |
16013 |
5276 |
城市化水平(%) |
67.5 |
35.5 |
三次产业结构 |
2:47:51 |
26:44:30 |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
343 |
91 |
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农业发展落后 | B.乙区域产业结构成熟 |
C.甲区域劳动力素质高 | D.乙区域人均GDP高 |
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主要是
A.资金、人口 | B.原料、燃料 | C.技术、管理 | D.劳动密集型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