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平衡时,应该使它在 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整(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 ,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 。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 。
(4)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臀=阻力×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 同学。原因是 同学的结论部分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下表是小华在观察水沸腾时记录的数据,请在图中先描点再连线,画出温度-时间图像,并回答下面的的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1)本实验中,水从第 min开始沸腾。
(2)从图中可看出,水的沸点是 ℃。
俞强家有一个沉香木工艺品,他将工艺品带到实验室,想测量其密度。
(1)俞强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使横梁平衡。
(2)俞强再把工艺品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 g。
(3)量筒内盛280mL的水,将工艺品放入量筒的过程中,系在工艺品上的细线突然脱落,工艺品沉入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量筒内壁,此时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
(4)利用公式算出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
(5)同组同学观察到了俞强测量的全过程,提示俞强,这样测得的工艺品密度要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的位置。
(3)如图乙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清晰的实像,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4)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果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上”、“下”)调节。
小勇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得到了右表所示的数据:小明 实验过程中,漏记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