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___ (2)或王命急宣 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山”的特点 。
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2)作青云白鹤观:
(3)兴正浓: (4)鞭数十: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其中两个:
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够体会到如此多的乐趣?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④南面而王耳王: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 B.将军宜枉驾顾之 |
C.辍耕之垄上 | D.怅恨久之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轊。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2分)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 |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D.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
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
B.“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
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
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4+4+2+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解释划线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翻译句子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香远益清 ()④宜乎众矣()翻译文言语句。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①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