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无阙处(         )               ⑵虽乘御风(            )
沉鳞竞跃(           )             ⑷夕日欲(             )
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禹钧恕人过(9分)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远遁()②由是父子图禹钧像()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
禹 钧 见女 子 券 甚 哀 怜 之 即 时 焚 券 收 留 此 女
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遥闻深巷中犬吠余闻之也久
B.不能指其一端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C.宾客意少舒义不杀少而杀众
D.一时齐发瞬发于畎亩之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中首尾两次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表演道具的简单?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伤 仲 永
王安石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无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请结合伤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录毕, 送之( )
(2) 其欣悦( )
(3) 逆旅主人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4.

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请写出两条。(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