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麦  客
李德霞
⑴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⑵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⑶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蹿一圈,试试身手,一点儿不孬。”
⑷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今年麦子黄时,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小叔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两家的麦地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⑸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⑹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水,一会儿帮母亲烧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岁了,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⑺麦子割到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拼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你另找一家雇主吧。”
⑻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工钱可以先欠着……”
⑼母亲一愣:“欠着?”
⑽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
⑾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
⑿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⒀一旁的爷爷说:“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下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⒁爷爷借钱去了。巴掌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⒂小麦客要走。母亲起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有一沓钱,正是母亲昨晚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钱工钱……
⒃母亲抓着钱跑出门去,问遍了村里早起的人,都说陇南麦客们鸡叫头遍就结伴出了村,这会儿怕是到镇上的车站了。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⒄第二年,麦客没来。
⒅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有删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结合小说相关情节,梳理出母亲对“麦客”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下面的填空。
初见麦客,母亲很□□;下地回来,母亲是□□连连;听说工钱还可以欠,母亲一愣;麦客不辞而别,分文未拿,母亲□□万分;追赶不着,母亲留下了□□的泪水。
小说第⑹自然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说一说小麦客是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散文,完成17-20题
阅兵之后
①儿子,你以前是个多听话、多懂事的孩子。可自从看了阅兵式之后,你就变了。就拿那天下午来说吧,咱爷俩上街,你掏出“国旗红”贴在老爸脸上。在步行街,平时,总是老爸瞅美女,那个下午,全是美女瞅俺,她们那个眼神呀,比女民兵方队的向右看还齐刷刷。
②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走路了。你一改过去的小兔子步,走起正步来了。在你一连踢破两双球鞋以后,就成天嚷着要老爸给你买高跟鞋:“人家三军仪仗队的叔叔们都穿着高跟鞋,多威风啊!”俺差点跌掉眼镜:“嗨!那哪是高跟鞋呀?那是高帮鞋,军用品,上哪儿去给你买去啊!”你说老爸数落你孤陋寡闻的表情,比灰太狼还难看。
③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说话了。平时你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童声悦耳。那天你做完作业,老爸跟往常一样摸着你的脑袋说:“儿子,辛苦了!”谁知你蹭地从凳子上立起来,啪地敬了个军礼,炸雷般地吼道:“为人民服务!”惊得老爸差点扑倒在地。说实话,过了这么多天,俺还在回味那会儿当首长的感觉。还有,那天去外婆家的车上,你嘴里轰隆隆个不停,自言自语“99式”坦克好厉害。我问你为啥这样喜欢“99式”,你忙里偷闲的回答让一车人哗然:“你忘了,我是99年出生的嘛!”
④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睡觉了。或是换句话说,阅兵之后,老爸就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每晚,俺总是被你的梦话吵醒。你不是嘟哝着群众游行的口号,就是哼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曲;你不是粉拳像巡航导弹无比精确地击中我的眼睛,就是大腿就像战略导弹排山倒海地压在我的身上;你不是像驱逐舰在床上劈波斩浪地踢掉被子,就是像核潜艇钻进被窝蒙头大睡。早上醒来,看到你的个头越来越高,镜子里,老爸的眼袋越来越大。
⑤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玩耍了。你把兵器玩具统统翻出来,摆满了一地,俨然天安门广场。害得老爸老妈在自己家里走路都得小心地雷。那天吃完午饭,你把油不拉几的碟子架在俺的头上,对你妈说这是“空中预警机”。你甚至连你妈也不放过,那天晚上,你先是要俺背着七十多斤的你在客厅转悠,又让你妈跑在咱们前头,一家人气喘吁吁地演习“空中加油”。你这一闹腾,老爸的颈椎病就提前光顾了。这还不算啥,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你拽着那杆红缨枪,追赶那只无辜的老母鸡,惊得整个村子里的鸡都互相打鸣。我前去制止的时候,你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雪豹突击队,追击恐怖分子!”嗨!人家雪豹“突击”是你这个“偷鸡”吗?多丢人现眼呀!
⑥儿子,老爸不仅担心你的现在,而且更担心俺的将来。想一想,要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国家更加强大了,阅兵的规模更加盛大了,你老爸背部不太宽阔的甲板,哪能容纳你几十架舰载机呼啸地起降呢?
(作者:熊 刚,有删改)
.指出第3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第4段划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妙处。
.读第6段,在两个“担心”背后,隐藏着“老爸”怎样真实的内心情感?
.此文会让我们想到泰戈尔《金色花》中的一句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请你说说产生这种联想的缘由。

阅读说明文,完成1~4题。

闲话台阶

台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台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皇帝贵为天子,有专门的台阶。皇宫的正殿通常有三处台阶,中间的一处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间台阶的当中还有一条陛石,上面多雕龙刻凤,装饰以水浪之气,这是御道,皇帝专用,两旁则是大臣进退的台阶。

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通往四海归一殿的九十九级台阶步步高扬,层层基石,载荷着雄伟的皇宫大最殿,显示着秦王朝一统华夏的威严、霸气。九十九级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九"是阳数中最吉利、最高位的数字,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九"音同"久",有"长久、永久"之意。秦始皇统一六国功德无量,他希望大秦王朝国运长久,寿享万年,传至无穷。

台阶还是地位的象征,因为"帝位"和"地位"谐音。江浙一带不少人家,为了造出高高的台阶,不惜花费半生的精力。这种风俗习惯流传下来,家家户户的门口都造台阶。少的两三级,多的十几级,如果是官宦人家,就更多了。至此,我们也能进一步理解《台阶》一文中,父亲不遗余力造九级台阶的行为。

南京的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要知道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反封建,但我们的建筑师还是把中山陵做成了一个跟封建帝王陵墓一样的建筑,以体现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崇高地位。钟山的雄伟形势和陵园内各建筑物,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整体,显得庄严雄伟。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八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392级台阶的数字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从下往上看是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喻示革命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而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喻示伟人的视野是无比开阔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体制在变化,而台阶作为地位的象征体现在建筑中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我国的政府建筑,从南到北,法院、党政机关大楼几乎都是大台阶。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雄伟,气势磅礴,看似简洁的76级大台阶也是标志性景观。每个台阶表面都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大方又舒适实用,这全靠从西汉流传至今的石材加工工艺"三斩斧"。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超过5400万刀。当中外游客们拾级而上,俯瞰黑白相间的斑驳斧凿,就可以感受深沉宏大、拙朴深厚的石雕工艺,感受汉代石刻的刚强气魂,感受古老的中国建筑文化。

从台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台阶也一定是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具有实用价值,蕴含了思想性和文化性,又能把现代文化科技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这样的台阶将更具有艺术性和生命力,影响会更深远。

(作者:殷铭燕,有删改)

1.

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台阶作为地位的象征在建筑中始终存在着。
B.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属于生动说明文。
C. 本文说明的顺序是时间顺序。
D.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台阶。
2.

对汉代石刻工艺"三斩斧"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块一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到上万刀之多,其精细度可想而知。
B. 斩过后每个台阶表面都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但石不断裂。
C. "三斩斧"这种汉代石雕工艺深沉宏大、拙朴深厚,它让石阶表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美观大方又舒适实用。
D. "三斩斧"这种汉代石刻就是将巨大的石料进行分割,通过工匠的斧凿刀刻,将其打磨成美观实用的台阶。
3.

下列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 台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
B. 台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C. 我国的政府建筑,从南到北,法院、党政机关大楼几乎都是大台阶。
D. 未来的台阶也一定是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又能把现代文化科技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
4.

对说明方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九十九级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九'是阳数中最吉利、最高位的数字,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B. "我们也能进一步理解《台阶》一文中,父亲不遗余力造九级台阶的行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 "从下往上看是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喻示革命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 "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超过5400万刀。"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阅读陈村《回想铁生》一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①他跟我很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谋生,都属于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②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⑤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使他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⑥他的身体可说是残花败絮,比古瓷更碰不得。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也坐不长,因下肢的神经被截瘫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畅。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细清扫,被硌着不知道,失去知觉的皮肤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经久不愈。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伤痕累累。他常吃着饭汗就出来了,吃饭对他是大运动量。他也抽烟,吸两口就掐了,过会儿再点上。他必须节制饮水,饮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进入身体要等两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这两天里身体积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无法思索。毒素和血液中的营养被透析强行清除,身体犹如飘在云上。水火交替,他两天中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阅读、写作。《病隙碎笔》,就是他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写成的。家中来朋友,头天要躺着休息,攒下精神接待,然后两个小时内耗尽。病到后来,他的手无力支撑自己上床上车。他床边有架国外买来的机器,将他从轮椅上吊起,转移到床的上方再放下。有时,他将自己悬挂起来,让受压的皮肤休息一会儿,以免患上褥疮。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
⑦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是我2001年拍的,那天他50周岁。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1月6日民俗说的“头七”晚上,中国二十多个地方的读者自发追思史铁生。我从没见过一个中国当代作家被读者这样整齐地认可。史铁生来自平民,他的写作属于人民。
(《散文·海外版》)
文章第①段末尾为什么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文章自然朴实,感情真挚。请以第段的词句为例简要分析。

“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如果你来朗读这句话,你觉得划线部分哪两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残疾作家在回忆另一个残疾作家。相似的经历和困厄,使他比常人更容易触摸到史铁生的心灵。
B.第③段中“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肾脏萎缩和截瘫给史铁生造成的生存艰难。
C.第⑤段中“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是因为就算别人也经历了他那样的困苦,也难以像他那样创作和生活。
D.第⑥段简述了史铁生身体上所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史铁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阅读《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完成9~12题。(共11分)
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搞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的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含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辩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甲]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像。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的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含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含蔗糖”[乙],即不含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了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含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丙]的美妙感觉。
(《羊城晚报》)
有人认为第④段没什么用,你认为泥?请说明理由。

第⑥段中,“也就是说”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各是什么?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举例典型,说明清晰,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B.“噱头”词典上意思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花招,滑稽”,文中意思是“包装上的滑稽说法”。
C.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为了说明大米饭也会让血糖快速上升。
D.文中[甲][乙][丙]三处引号的作用完全相同。

阅读乔叶《另一种珍爱》,完成7~8题。
①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会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②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③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要成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④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人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⑤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⑥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⑦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天使路过》)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以一位老音乐家的轶事点题,进而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要学会爱自己。
B.证明观点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可感。
C.“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是指当自己身处无边苦海时要给自己留好退路。
D.本文观点严肃语言亲切,思想深刻议论形象,让我们加深了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理解。

第⑥段相对第段而言,论述上进一步深化了,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