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穿 |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去:离弃 |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恶:厌恶 |
D.愿闻余教余:我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2)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 (4)牺牲玉帛:翻译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 |
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夫大国,难测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
B.齐师败绩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C.战于长勺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
D.惧有伏焉 |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行道之人弗受()
⑵妻妾之奉()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
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 |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 |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 |
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 |
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云归而岩穴暝暝:
⑵野芳发而幽香芳:
⑶杂然而前陈者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欲信大义于天下 |
B.而年又最高而其主不能守 |
C.名之者谁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句: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句: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