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 |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 ![]() |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D.根据图④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若除去![]() |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2v(NH3)=v(CO2) |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
A的化学式为NH5,常温下呈固态,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 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
C.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5+H2O==NH3·H2O +H2↑ |
D.NH5的电子式为:![]() |
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物质各1 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 B2C,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5 mol B.1 mol C.0.5 mol D.0
已知C(s)+CO2(g)2CO(g)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过程,下列可使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减小容器体积使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时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降低温度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③⑥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 |
B.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 |
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 |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 |